时间:12月9日(周三)上午8:30
地点:山东艺术学院办公楼二楼报告厅
主讲人:宋爱华
人物介绍
宋爱华,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,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,鲁绣(衣线绣)代表性传承人,中国非遗协会刺绣委员会委员,山东省纺织服饰非遗传承与时尚创艺委员会主任,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,济南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。
2010年《山东博物馆藏鲁绣精粹》任副主编;2012年《濒危鲁绣技艺保护与研究》获得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;2015年《一种不加捻的生丝在刺绣中的应用》获得国家发明专利;成功的复制了明代服饰《白罗花鸟裙》,鲁绣发丝绣《颂簋》获得中国刺绣艺术交流展“十佳作品”;鲁绣发丝绣《柳荫三鸶图轴》获得山东省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。曾赴法国、泰国、韩国、日本、乌克兰、印度等国家举办鲁绣展并进行刺绣文化交流。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鲁绣技艺的研究与传承工作。从事鲁绣专业工作40年,熟练掌握鲁绣的机绣和手绣双重技艺及染色技术,曾专业管理鲁绣技术档案10年,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,为鲁绣文物保护做出过重要贡献。
宋爱华女士刺绣文化交流
鲁绣介绍
鲁绣是扎根在齐鲁大地的传统文化,其文化内涵和民族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,应该在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发扬其优点,改变其劣势,要进行创新式的传承,就是说要满足现代人的需求,让人们在使用鲁绣的同时,去理解齐鲁大地的民族文化,去体会传统的生活方式,去了解传统的伦理道德等等,要向人们讲故事一样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,然后让人们喜欢并爱上这一传统技艺。我们还要学习其他绣种的发展经验,努力开拓和挖掘鲁绣的地方特色及地域文化,使鲁绣在齐鲁大地焕发新生。我们要在传统中发现创意之美并致敬“鲁绣”。
鲁绣是在织物上进行的装饰,虽说不清源于何时,但从人类发现第一枚骨针始,刺绣便伴随着人类生活而存在。在我国的刺绣门类上享有一定地位,可与我国的苏、湘、粤、蜀四大名绣相媲美,素有“南有苏绣、北有鲁绣”之称。
鲁绣在春秋时期的齐鲁大地已非常繁荣,史称“齐纨”或是“鲁缟”,至秦而盛,至汉已相当普及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上对此有“冠带衣履天下”之称。不仅如此,还出现了专门为绣业而设置的“服官”,据《汉书》记载,“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,一岁费数巨万”,当时绣业的昌盛和重要可见一斑。至元代鲁绣从古代帝王公卿的章服走入寻常百姓家,1975年3月邹县出土了元代至正十年(1350年)的李裕庵墓葬中出土的绣裙、袖边、鞋面,采用的是山东传统的“衣线绣”,表现出了鲁绣苍劲粗犷的特点。
宋爱华刺绣作品
鲁绣在古代绣制的种类一般是龙袍、朝服、霞帔、服饰配件、围帐、靠垫等;内容多寓意地位显赫、长寿如意、洪福齐天、华丽富贵等非凡气派。在民间绣制的种类有门帘、轿衣、绣衣、枕顶,镜套、扇套、荷包、香囊、袜底、挑花裤边等。广泛采用人们喜爱的吉祥纹样、鸟兽虫鱼、花卉果蔬、戏曲人物、诗词民谣作为装饰题材,针针线线都表达着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。
宋爱华刺绣作品
宋爱华女士复制明代刺绣衣裙
文字:徐丽慧
图片:宋爱华
审核:周筠